一個台語系的誕生
中師台語系的成立與展望
台語系系主任洪惟仁,2004.12 刊載於《國文天地》第20卷 第7期,81-84頁
你一定聽過「中文系」、「英語系」、「日語系」,甚至「德語系」、「法語系」、「西班牙語系」、「阿拉伯語系」……等,但是你可能沒有聽過「台語系」?當你聽到有所謂「台語系」時,你可能心裡狐疑「台語能夠成系嗎?」這是在長久以來國民黨大中華文化政策,台灣本土研究與教育被壓制、忽視的歷史環境下正常的反應。
但是我要告訴你,從九十三學年度開始,世界上已經有四個台語系,就是真理大學的「台灣語言學系」、中山醫學大學和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的「台灣語文學系」,國立聯合大學的「台灣語文及傳播學系」。其中唯一的師資培育專業學系是台中師範大學的「台灣語文學系」,因此意義更加不尋常。
今年七月十七日呂副總統蒞臨本校,為本系的成立典禮主持揭牌儀式,正式向世人宣佈,從這天開始,台灣的本土語言文化教育正式走上軌道。當天從南北各地前來參加典禮的貴賓多達三百餘人,留下來觀賞台灣民俗藝術表演,並一起用餐的二百人。從這個這個盛況看出世人對這個新系的期待。
承蒙賴校長的錯愛,加上背負著世人這麼大的期待,這一方面是我的光榮,同時也使我感到責任重大。
我怎樣把這個系辦得有聲有色,而不要變成泡沫系呢?我思考到三個維繫台語系永續發展的三個要因,即:學系特色、深厚的台語文學術性與寬廣的學生出路。
一、學系特色
包括教育部在內,不同的人對這個系有不同的期待,可是如果要完全迎合所有人的要求,這個系就會變成「雜菜麵」,沒有重點,沒有特色,沒有格調,也就是說什麼都要的結果是什麼都得不到。所以我們認為一個系的課程可以多元化,但是應該有一個主軸,一個發展方向。
基於這個創系理念,我們為這個系訂了四點教育方針:
(一) 課程領域:
以語言教育為主軸,教育台灣語言的口語知識、能力,旁及文學(包括民間文學與作家文學),與歷史、地理、民俗、音樂、戲曲等文化知識。
(二) 語言領域:
以閩南語為主,但客語、南島語之基本知識亦列為學生修習課程。英語、日語也要有相當的駕馭能力。
(三) 人才出路:
以培養台灣語文教學師資為主要目的,兼及語言學文學研究、鄉土文化研究、社區文化建設、觀光導遊人才等之培育。
(四) 應用與理論兼顧:
教學目的以實用為主,但有相當的理論課程,任何應用課程都同時兼顧理論。
總而言之,這個系是以閩南語的語言教育為主軸,但是做為一個閩南語教師不應該只懂得閩南語,客語、南島語也應該有一定的修養,至於外語能力,英語、日語都需要在中等程度以上。學生必須通過台語、英語、日語的能力檢定才能畢業。
還有,一個學生要在四年間學會這麼多語言,如果沒有相當的理論基礎恐怕難以勝任,因此除了實用課程之外,也要有相當的語言學理論課程,譬如語言學概論、比較音韻學、比較語法學、詞彙與語義、修辭學……等。本系特別重視對比語言學的理論訓練,因為台灣是一個多語言、多方言的言語社區,學生應該具備多語言間、多方言間學習轉移的能力。沒有對比語言學基礎的,是壞的語言教學。
本系的語文教育雖然以閩南語為主,但是客語的課程也不少,因為有相當的理論課程,所以對客語教學有興趣的學生仍然可以從課程中得到基礎訓練,在客語教師的特別指導下進一步研習客語,將來可以兼教客語。目前暫時不分組,將來增班,可望增設客語組,甚至南島語組。
二、台語文學術性
一般社會或甚至學術界對於「台灣語文學系」的成立可能抱著成見,認為台語系只是本土化風潮下的產物,因而產生了泡沫系的疑慮。面對這個疑慮,我們一方面要透過宣導,使人們相信「台灣語文」的確是一門專業、一種學術,有相當的就業市場,值得成立一個學系來培養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一方面,台灣語文學系的掌舵者也要清楚「市場需求」是什麼,了解台灣語文的「學術」在那裏,如何把真正的專業教給學生,使他們畢業之後學以致用,貢獻於社會。必須做到這些,台語系才不會變成泡沫系。
最近幾年,台灣文學系、台灣語文學系如雨後春筍般紛紛成立,過幾年,說不定台灣歷史系、台灣音樂系、台灣戲劇系、台灣客語系、台灣阿美語系、台灣……系也都要成立了。這樣的趨勢一方面令人安慰,一方面也不免令人憂心。安慰的是台灣研究、本土教育終於受到肯定與重視了,但是憂心的是突然間出現了這麼多本土學系,師資來源,學生出路能夠解決嗎?學術品質能夠保證嗎?
依拙見,台灣的本土學系的學術化有兩個問題:
一是觀念問題。本土研究過去受到壓制,尤其是受到中國意識的壓制,現在本土學系成立了,有點媳婦熬成婆的味道,乾脆所有的課程都只有台灣,沒有中國,甚至沒有世界,教師的研究也都集中在台灣研究,不理會中國,甚至不理會世界學術潮流。這其實是把本土研究逼進學術的死巷。我希望台語系的教師也一定要體認到本土研究的「本土」二字不能被用為逃避學術檢驗的藉口。我們一定要認清,閩南語、客語或南島語的研究和英語、日語、華語的研究都有一致的學術要求,一定的學術規範,我們無法逃避國際學術風潮。
一是人才問題。過去數十年來,並沒有本土研究的師資培育制度,因為本土研究沒有出路,專業的本土研究學者其實很少,泰半是半路出家的學者。即使是新科博士,也不是真的專業,頂多對本土研究有一點興趣就很好了。在這種情形下台語系的師資的確是一個困難。
為了解決這個困難,我可以做的,一是嚴格過濾師資的品質。為了湊師資而聘用了一些不適任的教師,這個系的將來也可以想知了;二是唯才是用。只要是好的師資儘量聘用,有理論基礎的博士固然要用,沒有理論基礎的民間學者也可以聘為兼任。三是鼓勵研究。大部分學者精於理論而缺乏台語的鑽研與表現;相反的,民間學者或一般的非理論專家則精於台語的實際與言語表現而缺乏理論,能夠兩全其美的很少。我們將鼓勵雙向交流,讓學者也能於語言的實際有所精進,而專家則於語言學理論有所精進。
三、學生出路
中師台語系的主要目的既然是培養小學母語教育的師資,學生的主要出路自然是小學鄉土語言教師。但是因為我們的教育注重歷史文化、民俗藝術教育,擔任鄉土歷史、文化課程也綽綽有餘。
值得提起的是目前大學校院培養的師資早已超過實際需求,除了公費師範生,其餘修習小學教育學程的只有 16%有機會進入小學教書,可見小學教師的競爭非常激烈,而且因為學生數的降低,將來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
但是現在的小學母語教師,都是一般教師兼任,或由校外聘請支援教師應急,至今沒有台語系科班出身的教師。本系既然是第一個以培育台語師資為目的的學系,可以預期,本系畢業生將成為母語教師、鄉土教師的搶手貨。
如果想當公務員,縣市文化局和鄉鎮公所是唸台語系的好出路,因為現在文化局走本土化路線,非常著力於鄉土文化資產的研究、出版、典藏、維護;鄉鎮公所為了服務老人,也需要懂得鄉土文化的人才,本系出身的學生正好派上用場。
此外學生的可能出路也很廣,現在的電視台記者有一個傾向,就只是學歷高、臉蛋俏,台語則一塌糊塗,就是因為沒有專業的訓練,播音員、記者等正是台語系畢業生的好出路。
我們的學生因為除了閩南語、客語之外,英語、日語都要好才能畢業,並且我們的課程除了語言之外,還有音樂、歌曲、台灣文史知識等其他各種領域的教學。這樣訓練出來的人才可以說是多才多藝,可以擔任口譯秘書、觀光導遊、社區服務、地方文史研究、本土語言、藝術、戲曲、民俗等學術研究計畫助理或直接參與文獻撰寫計畫、文化建設計畫、台語文學創作、編輯等。此外也可以繼續進修語言學、台語文學、民間文學、民俗學、音樂、戲曲等相關研究所。將來的出路是很廣的。
揭牌典禮紀實
2004年7月17日
在台灣語文學界和文化界的深切期盼下,全國第一個台灣語文師資培育的專業學系終於在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誕生了。
本系從申請到正式成立歷經數年時間,籌備過程備極艱辛。籌備之初,獲得賴清標校長的全力支持,幾位資深教授如蔡志展、張炫文、陳弘昌等的共同催生,在賴校長的力邀下,從元智大學借調洪惟仁教授前來擘劃台語系的前景,深慶得人。洪教授接任創系主任,除為建立制度、創造傳統而費心外,同時領軍本系的語言學與閩南語課程;客家話方面,目前已新聘江俊龍教授,未來將陸續禮聘相關領域的學者專家加入本系的教學研究團隊。
台灣語文學系揭牌典禮於今(九十三年七月十七日)舉行。上午十點不到,來自各地的學界和文化界三百多位貴賓已聚集在台中師院,十點半,在中師旭風青年管樂團的迎賓樂聲中和台中市文山國小獅陣的熱鬧迎接下,呂秀蓮副總統的車隊緩緩進入校園。然後在來賓夾隊熱烈歡迎、獅陣舞獅引導下,呂副總統雍容地步向會場。
典禮正式開始,在賴校長致詞、宣讀之後,副總統發表了十幾分鐘的演說,祝賀本系的成立,並訓勉本系為台灣語文的發展盡心努力。緊接著,在與會貴賓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國立虎尾技術學院林見昌校長、台灣師大台灣文化及語言文學研究所莊萬壽所長以及行政院中部辦公室廖永來執行長、台中市前市長張溫鷹女士以及所有貴賓的見證下,由副總統主持揭牌儀式。紅艷的布幔緩援飄下,書法家杜忠誥教授所書的「台灣語文學系」六個銀色大字亮麗地浮現,正式向世人宣告了台灣語文學系的誕生。
接著,貴賓們移駕表演廳,在系主任洪惟仁教授和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發表了簡短講話之後,展開一系列的台灣民俗藝術表演,節目有洪瑞珍唸歌團演唱,包括洪瑞珍創作歌謠、陳美珠、王玉川唸歌仔,鹿港雅正齋南管演奏,施福珍閩南語兒歌演唱,最後是可愛的東勢國小合唱團載歌載舞的客家童謠表演。
表演在十二點半正式結束。參觀表演節目的二百餘位貴賓高興地和我們共進午餐,在愉快滿足的氣氛下結束了台灣語文學系的成立大典。